人才培养举措

实验室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油气资源探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以创造一流的研究环境,面向国内外开放,多学科联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为建设目标,以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工作重点,营造了有利于高水平科技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科研氛围。


1)研究团队建设


以团队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围绕重点研究方向及发展计划,组建研究团队并实行团队首席负责制,培养首席的科研组织管理能力,促进团队研究水平的提高;将青年人才取得的成果作为团队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从研究经费、学术交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创建了团队内及团队间的学术交流制度,组织丰富的学术与文体活动,以促进团队内的交融和团队间的交流。近5年来,实验室成员中的胡明毅教授、李少华教授、徐耀辉教授分别获批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


2)人才培养


以实验室平台为依托,承担长江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计划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验科研条件,开放所有最新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创新项目研究中得到切实的煅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科学研究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近5年共指导本科生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23项,25篇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博士论文。培养的研究生大量进入了本领域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深造和工作,他们以其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获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实验室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接收国内外本行业领域的优秀博士生和研究人员进站工作,近5年共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1名。围绕重点研究方向,遴选富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员,协助他们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和湖北省留学基金项目并到国外机构交流和学习,或参加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到国外著名的相关科研机构开展短期交流访学。


与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20余家单位建立了技术人才合作培养机制。近5年来,他们举办了各类培训班43次,累计培训专业人员近1600人。


3)合作交流


在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方面,实验室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了石油学科内部的高度融合,并与机械、化工、电信、计算机与工程等相关学科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在理论、方法和技术领域获得多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一、二等奖,有力地促进了长江大学工科学科的发展,为长江大学工科学科首次进入了ESI全球前1%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带动了地学学科的进步,长江大学石油学科6个本科专业排名近年来均有所提升,并支撑地球物理学学科申报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


实验室近5年来先后举办和承办了“2018年国际沉积学大会 “2019国际声学大会“2019年环境与新能源地球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电磁感应学术研讨会(以及会后会)15场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大大提升了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力。


实验室鼓励研究人员特别是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或深造。近5年来,实验室固定人员中先后有11人次到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国家访学和交流。


学校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等国际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实验室每年从乌克兰、加纳、喀麦隆、马拉维等国家接收留学生前来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2017年与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共建成立了中俄工业能源学院,共同开展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与人才联合培养。